•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新闻  >>

南昌大学法学院举行四十五周年院庆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2

10月18日至19日,南昌大学法学院4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在前湖校区隆重举行。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丹分别参加相关活动。历任院系领导、退休和调离教师、各届校友代表和在校师生360余人齐聚润溪湖畔,共忆峥嵘岁月,共叙桃李深情,共谋学院发展。

18日下午,院庆典礼在前湖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出席庆典,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丹代表学校致辞。14时30分,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爱主持并宣布院庆典礼开始。院庆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法学院四十五周年发展历程专题宣传片,共同回顾1980年建系以来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征程。

11.png

22.png

随后举行的是献花仪式。校友代表向建系以来的28位躬耕教坛、教书育人的老教师代表献上鲜花,表达对前辈教师的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

33.png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丹代表学校致辞。吴丹介绍了南昌大学发展情况,对法学院45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法学院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4.png

南昌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天生代表学院致辞。他回顾了南昌大学法学院四十五年来栉风沐雨的办学历程,总结了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在此基础上,对学院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学院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三个篇章”的讲话充分展现了学院发展的坚实步伐和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

55.png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易有禄代表兄弟院校,向南昌大学法学院45周年院庆表示热烈祝贺,并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作了专题发言。

66.png

1982级校友翟因华、1985级校友龙卫球、1996级校友黎叶作为校友代表先后发言,深情回忆和感怀在校求学期间,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们如饥似渴阅读、刻苦钻研法律专业知识的流金岁月,表达对母校和恩师倾注心力教育培养的感谢,向在校学弟学妹分享了各自在法律职业发展中的成长经验,并对他们提出宝贵建议和殷切期望。

77.png

2000年以后主持学院工作的刘新熙、利子平和杨峰三位老院长先后发言。刘新熙院长(2000年—2003年任职)深情缅怀了以胡正谒教授为代表的前辈教师在法律学系创办中付出的宝贵心血、作出的卓越贡献,指出法学院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认识自身的不足,向国内知名法学院校看齐,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法学院事业更上一层楼。利子平院长(2003年—2014年任职)围绕学院管理模式、取得成就、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四个方面的问题,对任职期间法学院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学院苦练内功、重视内涵式发展,并祝愿学院顺利通过法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杨峰院长(2015年—2024年任职)指出,在法学院建院45周年之际举办院庆系列活动,主要是为了总结办学经验、汇聚校友智慧、共谋事业发展。他深入分析了学院发展现状,剖析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殷切建议和期望。

88.png

2023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周炜悦同学代表在校学生表达了对学院45周岁生日的祝福,表示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负学院、老师和学长们的期盼,书写南大法律人的崭新篇章。

9.png

发言环节结束后,举行了院史发布仪式。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南昌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程样国,1985级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龙卫球,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南昌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杨峰共同为《南昌大学法学院院史(1980-2025)》揭幕。随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铭记法学院办学45周年的辉煌历程。

10.png

1111.png

下午4点30分“四五华诞 法治薪传暨南昌大学法学院四十五周年院庆主题晚会在音乐厅精彩上演。法学院校友、学子围绕“承古韵之音启咏新声”“奏时代旋律谱写青春”“颂山河之志礼赞家国”三大篇章共献才艺,晚会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向全体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将院庆氛围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这场晚会不仅是庆典活动的压轴大戏,更展现了学院深厚文化底蕴和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主题晚会结束后,在前湖迎宾馆举行了院庆晚宴,师生校友欢聚一堂,畅叙师生、同窗情谊,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1212.png

19日上午,南昌大学法学院杰出校友、客座教授授予仪式在法学楼A433会议室隆重举办。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爱先后为龙卫球等8名校友颁发“南昌大学法学院杰出校友”荣誉证书,为徐正24位客座教授颁发聘书。

1313.png

“法治中国 校友同行”暨“法学院发展和实践型卓越人才培养”论坛在法学院模拟法庭成功举办。论坛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天生主持,邀请多位优秀校友围绕法学院发展法治人才培养等主题建言献策100余名师生和校友参与本次论坛

第一组6位嘉宾聚焦实践教学与师资建设进行发言和分享。南昌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新熙肯定了法学院四十五年来取得的成就,但在优势学科和领军人才方面存在不足。他提出应以“实践型法律人才培养”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及学院文化建设三方面推动法学院自身建设。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匡爱民强调,法学院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扩大师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引进中年骨干与青年博士,同时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考核不断夯实学院育人基础。1982级校友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兴华提出应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设立研究AI与法学教学融合模型专门工作室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1983级校友、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为民结合自身多年律师执业经验,强调法学教育应贴合国家政策与社会现实鼓励学生专注自我成长,并表示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愿意作为法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院学生实务能力训练提供支持1984级校友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徐建章分享学生应增强对学院的自豪感、善于利用图书馆与讲座资源理性对待人工智能三个方面的感悟和建议。1985级校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龙卫球建议大力引进具有实务经验的师资,强化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414.png

第二组6位嘉宾围绕立德立行与学科特色进行发言和分享。1985级校友江西求正沃德(萍乡)律师事务所主任章化萍强调“立德立行”是法律人的根本,建议完善实习制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1987级校友法律系原教师、北京德恒(东莞)律师事务所主任周云围绕“信任、专业、体验”三大关键词,主张学院应加强学生被信任能力与服务意识培养。1993级校友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杨斌指出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结合江西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并注重培养学生身心素质与抗压能力。2002级研究生校友、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叶萍强调论文写作能力是法学生的“硬通货”,建议将法学论文写作设为必修课程2004级研究生校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恒分享科研心得,建议学院应加强学术型人才培养同时每名研究生应努力形成个人研究方向。2003级校友浙江警察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周建达从公安教育视角提出应筑牢法治忠诚、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打造与国家战略和江西特色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1515.png

第三组6位嘉宾分享了自身的成长经历与思考。2004级研究生校友、广东品高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金财结合互动式教学经历,指出法学素养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学弟学妹持之以恒专注专业学习2004级校友四川首要律师事务所主任、南昌大学四川校友会法学分会会长沈小军提出“懂法律+懂实体”理念,建议学生多接触实务部门,结合地方产业提升专业能力。2006级校友九江市浔阳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芯弘回顾大学期间的收获,建议学院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与科技前沿的复合型人才2011级研究生校友江西和常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张海宝提出了AI时代“变与不变”的思考,强调法学院学生应保持正义理念与表达能力不变不断加强非被信任能力与心智韧性建设2015级研究生校友、上海中联(南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涂智鸿建议拓展实务导师范围,开设AI课程重视人文教育,强调“AI无法取代人文洞察”。2015级校友深圳易信科技有限公司法务经理黄遵亚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强调应作出适合自身职业选择,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回馈社会。

1616.png

整场论坛气氛热烈,校友嘉宾围绕法学院发展、师资建设、实践型法治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法学融合等议题提出了丰富多元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为学院人才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兼具实践温度与思想深度的宝贵建言

四十五载砥砺奋进,四十五载春华秋实。此次院庆系列活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深度凝聚校友力量、广泛汇聚各方智慧,为法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法学院全体师生将以此次庆典为契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特色,为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