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邀请厦门大学刘志云教授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05-27

5月18日晚7点,厦门大学刘志云教授应南昌大学法学院邀请,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为法学院师生开展以“房价怎么啦?——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讲座由我院蓝寿荣教授主持,近两百名法学院研究生参与其中。

7.png

讲座伊始,蓝寿荣教授简单介绍了刘志云教授的个人情况并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刘志云教授对讲座的主题做了解读,并点明经济法、宏观调控法、金融法、财税法的学习与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经济法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刘教授着重到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变化以及效果等问题,对十几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展开详细分析。

8.png

首先,刘教授对十几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了分析。他指出,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楼市进行了九次调控,调控的效果却是房价越调越高。在此基础上,刘教授重点分析了2014年-2017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当时全国房地产“去库存六步走”步骤。刘教授总结,2014-2017年旨在去库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仅仅只是解决了开发商、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土地财政的困境,成本和风险却转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并给宏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危机,并酿成开发商与居民负债杠杠太高的困境。同时,刘教授也分析了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跟前几年的态势转变,并认为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对房地产行业利好,但不可能再现2015年以来,尤其是2016年-2017年期间的房价疯涨现象,因为居民债务杠杠率已经太高,同时在疫情之下大家的收入预期不一定乐观。

接着,刘教授对十几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的宏观背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刘教授指出,中国房地产问题其实都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问题。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与中国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房地产经济,从而出现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与货币政策的现象。具体的讲,对高投资经济增长模式路径的依赖,慢慢的变成对基础建设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同时货币超发、隐形通货膨胀导致了个人财富不断缩水的形势下,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严重偏好对房地产投资;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不得不需要房地产行业的“虚假性”繁荣。因此我们要总结过去的诸多实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才能真正建立房地产调控的有效机制。此外,刘教授也指出,房价越调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末倒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这样只限需求、不管供给的调控政策也不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长效机制。

最后,刘教授以十九大后房地产政策提出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展望: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高房价的大城市,要慢慢形成富人的住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不富裕的人群通过政府的住房保障机制来解决。也就是说,要改变住房保障过度市场化的问题,政府今后必须在保障房制度方面更加发力,承担更大的责任,才能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

讲座即将结束,蓝寿荣教授进行了相应的归纳总结。他表示,刘教授条理清晰的讲授使在线师生对房地产政策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对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相关知识,也明白经济法学习的重要意义。对此,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使其受益匪浅!